分析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

24 年 4 月 2 日 星期二 (已编辑)
5545 字
28 分钟

1.宏观分析

(1)PEST分析

a.政治political

  •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 数据安全政策:GDPR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日益严格,影响数据管理及隐私保护。

行业政策背景:大力支持医疗信息化发展

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医院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内容: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430%2Fcdf329fcj00scqu5j004sd000hr00fog.jpg<span class=

b.经济economic

——国内医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460元,名义同比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430%2F92d43521j00scqu5j0018d000hm00ahg.jpg<span class=

根据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从2018年的100万个医疗卫生机构上升至127.1万个。其中,全国医院数量从2018年的3.3万个上升至2023年的3.9万个,增长近60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8年3.5万个增长至2023年3.7万个,增长幅度约2000个。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430%2F7f223e36j00scqu5j000vd000hm00a8g.jpg<span class=

——新冠疫情致使医疗信息化投资快速增长

信息化技术在新型冠肺炎诊治和疫情防控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由此催生了更多的投资需求。根据IDC资料,2020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卫生事件带动的医疗领域IT投资在2020年将达到38.9亿元人民币,在2021年和2022年的因疫情防控所带动的医疗IT投资将会达到69.4亿元人民币和96.9亿元人民币,三年总计大约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冠肺炎救治和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信息化改造,投资带来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将会持续两到三年的时间。

Untitled

c.社会social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推动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促进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健康意识提升: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促使医疗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增加。

![Untitled](1/Untitled 1.png)

d.技术technology

新兴技术发展: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加速信息化进程。

移动医疗:智能手机普及使得移动医疗应用快速发展,改变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Untitled

(2)产业链分析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医疗设备、基础IT硬件、基础IT软件与云服务行业,其产业特点为:上游市场为开放市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供应充足,厂商间竞争充分,产品替代性强;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价格变动大;高端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主要由外商提供,且价格较高。上游行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的价格下降均将对医疗信息化行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医疗信息化行业改进技术研发手段、完善产品性能、提高工程实施效率。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下游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包括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医疗部分)等,目前上述机构均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目标用户,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是主要用户。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行业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行业用户规模将日益增长,从而将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2.市场分析

(1)规模及增长率

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

自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医疗机构正在实现部门级应用向院级应用转变、而卫生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区域医疗卫生管理的信息化途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信息化应用投资的加速,众多厂商积极成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专门部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在行业整体增长中捕获市场机会。

根据IDC数据,2011-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按照10%复合增速测算得到,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

Untitled

(2)竞争格局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医院核心系统是医疗信息化最基础的应用系统,根据统计,中国医院核心系统市场中卫宁健康、东软集团、创业慧康为前三名参与者,市场份额分别为12.4%、9.7%、6.5%。随着大型厂商的渠道下沉,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3.客群分析

(1)圈定一个目标客户群体

  • 医疗机构:医院、诊所、体检中心等。
  • 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疗管理人员。
  • 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
Untitled

(2)stp

经调研,医疗信息化范围如下:

Untitled
Untitled

💡 细分客群

💡 选定客群

💡 价值主张

  • 医院管理信息化:关注医院运营效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 临床管理信息化:关注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医疗等。
  • 公共卫生信息化:关注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
  • 医保信息化:关注医保结算、费用控制、数据分析等。
  • 药品流通信息化:关注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追溯、药品库存管理等。

根据医院规模、类型、具体需求等因素,将市场细分为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体检中心

  • 医院管理信息化:目标市场可能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等。
  • 临床管理信息化:目标市场可能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私人医疗机构等。
  • 公共卫生信息化:目标市场可能包括政府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机构等。
  • 医保信息化:目标市场可能包括医保局、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
  • 药品流通信息化:目标市场可能包括药品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药店等。

评估各个细分市场, 主要目标市场:大型综合医院 需求复杂且全面,包括运营效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 预算较高,能够承受高端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费用。 次要目标市场:专科医院和体检中心 专科医院:需求专门化,可以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体检中心:关注高效的预约和报告管理系统,适合作为次要目标市场。

  • 医院管理信息化:定位为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解决方案。
  • 临床管理信息化:定位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临床决策支持、改善患者体验的工具。
  • 公共卫生信息化:定位为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公共卫生响应速度、促进健康教育的平台。
  • 医保信息化:定位为提高医保结算效率、控制医疗费用、优化医保政策的系统。
  • 药品流通信息化:定位为确保药品安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药品流通效率的系统。

将产品定位为“适合大型综合医院的高效、安全、全面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以下渠道传达这一定位: 专业展会:参加医疗行业的专业展会,展示产品功能和优势。 学术会议:通过参与和赞助医疗管理学术会议,提高产品在专业人士中的知名度。 在线营销渠道:利用公司网站、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在线渠道进行推广。

4.竞品分析

(1)五力模型

Untitled

1.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程度(Rivalry among existing competitors)

  • 竞争者数量和规模:医疗信息化行业内有许多公司,从大型跨国公司到初创企业,涵盖了不同规模和服务范围。
  • 产品差异化:技术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不同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在功能、易用性、集成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 市场增长率:行业整体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疫情后,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显著增加。
  • 退出壁垒:由于研发投入和客户关系的建立,退出壁垒较高,企业不易轻易退出市场。
  • 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可能较为激烈,但整体上,质量和技术优势往往更为重要。

2. 潜在的新进入者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

  • 规模经济:大型企业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相同的规模效应。
  • 品牌识别:已有企业建立了较强的品牌认知,新进入者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
  • 资本需求:医疗信息化行业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包括研发、市场推广以及合规认证等。
  • 分销渠道:已有企业已建立广泛的分销和客户服务网络,新进入者需要时间和资源来建立类似的网络。
  • 法规和合规:医疗行业受严格监管,新进入者需要满足各种法规和合规要求,增加了进入壁垒。

3. 替代品的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s)

  • 替代产品或服务:替代品包括传统的纸质记录系统、手动管理流程等,但这些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较低。
  • 技术替代: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有可能成为替代方案,但也可能被现有企业整合进其解决方案中。
  • 客户转换成本: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更换成本较高,包括培训、数据迁移、系统集成等,因此客户转换意愿较低。

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 供应商数量和集中度: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以及数据服务提供商等。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多,但某些关键组件(如高性能服务器、专用医疗软件)的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 替代供应商的可用性:对于某些硬件和软件组件,替代供应商的选择较少,增加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供应商对行业的重要性:供应商提供的关键技术和服务对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方面。
  • 供应商整合:某些供应商可能会向下游延伸,直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增加了其议价能力。

5. 买家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 买家数量和集中度:买家包括医院、诊所、保险公司、政府卫生部门等。大型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较强。
  • 买家对价格的敏感度:医疗机构对价格较为敏感,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但对系统的质量和功能也非常重视。
  • 买家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医疗信息化系统对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买家在选择供应商时会非常谨慎。
  • 买家转换成本:更换信息化系统的成本较高,包括培训、数据迁移、系统集成等,因此买家转换意愿较低。

总结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环境复杂,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但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新进入者的威胁相对较低。替代品的威胁有限,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替代方案。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某些关键组件领域较强,而买家的议价能力也较大,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

(2)三种竞品类型

针对选定的目标客群,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竞品,将竞品类型分为直接竞品、间接竞品和参考产品。

直接竞品

目标用户相同、满足需求相同、满足需求方式相同

例子:

  1. 卫宁健康(Win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提供全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等解决方案。
  2. 东软集团(Neusoft Corporation)
    • 提供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在内的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3. 金蝶医疗(Kingdee Healthcare)
    • 提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解决方案,专注于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间接竞品

目标用户相同、满足需求相同、满足需求方式不同

例子:

  1. 阿里健康(AliHealth)
    • 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平台,包括在线问诊、健康管理、药品供应链管理等,尽管不直接提供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但在某些健康管理和服务上有替代性。
  2. 腾讯智慧医疗(Tencent Healthcare)
    • 提供基于微信和其他平台的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如在线预约、智能导诊、健康管理等,尽管不完全等同于医院信息化系统,但在患者服务和健康管理方面有替代性。
  3. 微医(WeDoctor)
    • 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尽管不直接竞争于医院信息系统,但在患者服务和健康管理上存在替代性。

参考产品

目标用户不同、满足需求相同、满足需求方式相同

例子:

  1. IBM Watson Health
    • 提供先进的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如医疗影像分析、肿瘤治疗方案推荐等,尽管不直接服务于国内医院信息化,但其在AI和大数据应用上的技术和用户体验可以作为参考。
  2. Epic Systems
    • 美国的一家领先的电子健康记录(EHR)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其在大型医院和医疗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借鉴。
  3. Cerner Corporation
    • 提供全球领先的电子健康记录(EHR)和医院信息系统(HIS)解决方案,其在系统集成、数据互通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3)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 政策支持
    •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支持医疗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
  2. 技术进步
    • 国内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为医疗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市场需求大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
  4. 本地化优势
    • 国内企业更了解本地医疗机构的需求和业务流程,能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5. 人才储备
    • 国内有大量的IT和医疗信息化人才,能够支持行业的快速发展。

劣势(Weaknesses)

  1. 系统互操作性差
    •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存在困难,限制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效能。
  2. 资金投入不足
    • 尤其是中小型医疗机构,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投入信息化建设。
  3. 标准化不足
    • 医疗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
  4.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 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患者隐私保护存在一定风险,影响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信任度。
  5. 培训和使用
    • 医疗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接受度和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系统的有效应用。

机会(Opportunities)

  1. 政策红利
    • 政府加大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技术融合
    •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为医疗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3. 市场扩展
    •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院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4. 国际合作
    • 可以通过与国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5. 智慧医疗
    • 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

威胁(Threats)

  1. 市场竞争激烈
    • 国内外企业争相进入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给国内企业带来压力。
  2. 技术风险
    • 医疗信息化系统对技术依赖度高,技术更新迭代快,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3. 法律法规变动
    • 医疗信息化涉及数据隐私和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
  4. 用户需求变化
    • 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需求,否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
  5. 数据泄露和网络安全威胁
    • 医疗数据的敏感性高,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威胁对行业构成重大风险。

5.竞品分析表格

产品名称竞争关系目标客群公司营业额产品能力定价优势劣势
卫宁健康直接竞品医院、诊所、医疗机构约50亿元人民币(2022年)HIS、EMR、PACS等综合解决方案中等偏高本地化优势强,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系统互操作性有待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加强
东软集团直接竞品医院、诊所、医疗机构约100亿元人民币(2022年)HIS、EMR、PACS等综合解决方案中等偏高技术实力雄厚,综合解决方案全面系统复杂度高,实施周期较长,客户培训成本高
阿里健康间接竞品医院、诊所、患者约150亿元人民币(2022年)在线问诊、健康管理、药品供应链中等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支持,用户覆盖面广不直接提供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数据安全需加强
微医间接竞品医院、诊所、患者约50亿元人民币(2022年)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健康管理中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用户体验好主要集中在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网络需扩展
Epic Systems参考产品海外医院、医疗机构约40亿美元(2022年)EHR、HIS、临床信息系统高端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经验,系统功能全面价格高昂,本地化服务不足,对国内市场适应性有限

文章标题:分析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

文章作者:LI Xuemeng

文章链接:https://102777.xyz/posts/analyze_the_market[复制]

最后修改时间: